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用责任感召青年的历史进程

    程雄飞;江海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共青团用责任感召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属于党的政治领导范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用责任感召青年的思想工作体系的政治基础不断加强,共青团用责任感召青年与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全面加强用责任感召青年的政治领导,拓宽用责任感召青年的相关工作领域,并深化共青团用责任感召青年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

    2025年03期 v.46;No.24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红色年俗与政治表达:中国共产党百年春节文化功能嬗变及其启示

    陈雨旸;崔明海;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最具标志性的民俗节日,凭借其深厚的民众基础与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间节庆文化象征。中国共产党对春节文化的利用与塑造,是革命时期的实践探索,更是国家建设的必然需求。革命战争环境下,春节因时因利成为根据地建设的一部分,承担起革命动员的特殊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宣传媒介;伴随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春节成为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文化图像,亦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节庆资源。

    2025年03期 v.46;No.24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江右文化研究

  • 明清江西方志中的刘眘虚籍贯之争

    曾子适;梁宇轩;

    古代地方之间存在争夺名人籍贯的现象。明清时期,奉新与靖安的方志记载了关于刘眘虚的籍贯之争:两县地方大族乡绅作为方志的主要编修者,通过撰写考辨文章、改变籍贯书写范式、附会古迹地名、新修刘眘虚墓等方式,对刘眘虚籍贯的归属进行了争夺。究其本质,这场争夺实是为了获取刘眘虚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意义,意在彰显一地的文化源流、贤才资源,并由此塑造乡民的文化认同与价值体系,其后承载着地方乡绅的教谕意图。由于刘眘虚在江西具有特殊的文学地位与乡贤的身份,可以作为象征“模范”的文化符号,故各县乡绅都力图借助方志争夺刘眘虚之籍贯,建立这一文化符号与当地的联系,以此教化风俗、约束乡民,继而强化乡绅群体的地方权力。

    2025年03期 v.46;No.242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 冲突与融合:明清时期赣南与闽粤的互动研究

    张少娜;吴维泽;

    明清时期,受地理环境与地方教化的影响,赣南长期延续着传统的农耕模式,民风亦随之呈现出了崇信灵异、闭塞保守的特质,这构成了赣南与外界交流匮乏的内在逻辑。与此同时,闽粤的匪乱与流民掠夺式的农业垦殖,进一步加剧了赣南的社会矛盾。然而出于财政与劳动力的需求,赣南地方政府不顾本地旧民的意愿,依然为闽粤流民提供了跨行政区域流动的政策支持。彼时,赣南地方宗族势力持续增强,以血缘为纽带,促成了区域人口流动。在此背景下,明清时期,赣闽粤三地开展了以血地缘式迁居为主的互动,实现了三省之间的密切往来,推动了赣南地方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过程既展现了传统与变革的交织,也为区域间的融合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5年03期 v.46;No.242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 赣籍士人刘承直生平宦迹考述——兼论明初官僚政治的转变

    张勉柏;

    刘承直,字宗弼,赣县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进士。考其生卒年,应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卒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后。刘氏成长于儒学世家,家学渊源深厚,故在元、明两朝均得以任官。通过梳理宦迹可知,其仕元时曾任欎林州同知、韶州别驾,元末政治崩溃之际弃官归乡,后加入朱元璋集团,在建明前及明初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潮州同知与浙江按察司佥事,洪武五年(1372)以疾致仕。他在元明之际的政治境遇,不仅反映了该时期南方士人的出处进退状况,而且也揭示了建明前后朱元璋治下文官政治由开明转向专制的过程。

    2025年03期 v.46;No.242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消费主义视域下青年的非理性消费偏向与调适

    宋佳佳;赵冰;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青年作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席卷之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偏向,具体表现为对“占有型”体验消费的热衷、对“精致化”符号消费的追捧、对“种草式”跟风消费的沉迷,以及“悦已性”情绪消费的泛滥等。这些样态源于资本逻辑精心构建的符码意义错觉、消费主义伪装的幸福文化陷阱、工具理性主导下网络媒体的片面导向,以及复杂社会压力下自我认同的偏差。为帮助青年走出非理性消费偏向困境,应从强化主流引领、提升消费素养、优化网络市场、关照情感需求等方面着手,帮助青年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合理的消费行为。

    2025年03期 v.46;No.242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 红色歌曲涵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

    胡杨;甘倩茜;杜思琴;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校管理、决策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红色歌曲涵养其家国情怀,能够夯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其历史使命感,陶冶其道德情操。立足运用红色歌曲涵养党外知识分子家国情怀过程中存在的对红色歌曲的传播与认同度有待提升、对红色歌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内涵挖掘与诠释不足、涵养家国情怀的方式单一且缺乏创新等问题,从深挖红色歌曲的历史内涵与现实价值、创新红色歌曲传播形式、将红色歌曲融入党外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结合重大节庆和主题教育等层面提出红色歌曲涵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

    2025年03期 v.46;No.242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文学艺术研究

  • “挟沧溟 万里入新词”:胡先骕词平议

    何建;邱美琼;

    现代植物学家、教育家、学衡派主将胡先骕兼具文艺批评家身份,填有不少词作。胡词中极富特色与价值的大约有两类:论词词与咏物词。胡先骕深受“词史”“知人论世”等观念的影响,其论词词对晚清以降著名词人词作进行了精当的评价。在咏物词中,胡先骕充分展现了作为植物学家的优势,引异域植物入词,丰富了词体的物象与表达系统。受“梦窗热”影响,胡先骕积极尝试难调《莺啼序》,在坚守词体本位立场的同时有所新变。综合而论,胡词远宗南宋,近接常派、吴中词派以来的晚清词坛。他在重视声律、长于工笔的同时,灵活运用词体,开拓词境,以旧文体反映当时留学青年的复杂心境。另外,较为稳健的文化立场深深影响了他的词学观。稳中求变是胡词一大面向,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点上,其词具有颇高的文学史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24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 城市文脉视角下工业遗产再设计研究——以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为例

    毛翔;

    立足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其留下的遗产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延续城市文脉成为热门新课题。文章构建“理论解析—关联机制—设计实践”的研究框架,探讨城市文脉与工业遗产的互动关系,剖析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脉物质载体的综合价值。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重要场地之一,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为实践对象,通过工业遗存点线面空间叙事改造、工业机械符号转译、社区记忆再现等策略,实现遗产保护与文脉传承的双向赋能,揭示了工业遗存再设计中物质形态更新与文化基因延续的协同机制,为同类型项目提供跨学科方法论参考。

    2025年03期 v.46;No.242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非遗文化传承背景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以阜阳民间剪纸为例

    张程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时代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视觉传播方法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阜阳民间剪纸为例,探讨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旨在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图形可视化设计研究与实践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让非物质文化以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表现方式重新回归到现代社会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25年03期 v.46;No.24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语言文字研究

  • 现代汉语网络化表达的规范问题

    罗玮;

    互联网时代,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已趋向网络化发展,而在网络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规范问题。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层面逐层分析现代汉语网络化表达的失范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并立足于失范现状指出网络语言需遵循合理性、层次性、动态性、品味性原则,最后提出相应规范策略,进一步引导规范表达。

    2025年03期 v.46;No.242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基于语料库的新时代中国“低碳环保”形象塑造分析

    虞琦;蔡强;

    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讲好中国的环保故事,建构良好的中国低碳环保形象。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和话语分析方法,勾勒出《中国日报》Going Green栏目构建的中国低碳环保形象:爱护动植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绿色发展,重视环境和资源保护;客观务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环境问题;明确方向,态度坚定,同国际社会展开多边合作,展现大国担当。

    2025年03期 v.46;No.242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教育教学研究

  • 印尼中文及相关专业人才就业问题及培养策略调查研究

    李艳艳;刘丹丹;Elvira Septevany;

    中文人才在中国-印尼多方面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及访谈结果,对印尼中文人才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求职途径、专业对口、就业地点、工资待遇及职业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分析就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国家、高校及社会等方面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

    2025年03期 v.46;No.242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 高校教育改革视域下传媒人才培养变革研究

    赵玲;方宁兰;

    高校教育改革视域下传媒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教育改革背景与趋势、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传媒行业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传媒人才培养变革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证研究案例进行了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传媒人才培养的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和应对媒体融合趋势等多个方面的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质传媒人才。

    2025年03期 v.46;No.24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具身视域下幼儿自主游戏中学习发生机制与实施路径

    王丽丽;

    自主游戏是实现个体具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自主游戏实践发现问题、在实践反思中提出问题、通过具身体验互动分析问题并在支持迁移运用中不断解决问题,以此实现个体的学习与发展。当下自主游戏中的具身学习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包括具身游戏环境的缺失、教师不良的支持引导、同伴互动合作浅层化、教师游戏素养水平不高等。因此,为保证自主游戏中具身学习的发生,教师需创设具身游戏环境,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深化同伴互动合作,促进深度学习发生;教师有效支持引导,助力学习与发展进程;提升教师游戏素养,保障高质量学习发生。

    2025年03期 v.46;No.242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基于协同论视角

    邓登华;周芳;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开放性系统性工程。基于协同理论视角,将协同思想引入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研究,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陷入无效困境的表征及原因,进而构建有效的多主体协同减负机制,以进一步优化各子系统间的运行方式,增强减负工作的有效性。

    2025年03期 v.46;No.242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历史研究

  • 两晋南朝的门第次序与世族析分——兼释“阿奴始免寒士”的历史意涵

    王琪琳;

    秦汉时期,缘于政治与经济资源的集中,开始出现“累世公卿”的特权阶层,这是世族的萌芽阶段。两晋时期,世族政治确立并发展到顶峰,世族门第次序也以四级分层的形式呈现出来。高门世族通过垄断九品官人法、控制联姻网络与文化资源,构建了“官以荫授,品随族定”的闭环体系,而次门与寒人则受制于“文武分高下、时任重旧勋”的等级壁垒,被迫通过军事投机或政治依附谋求上升。同时,经由琅琊王氏个案可见,世族析分不仅是家族繁衍的自然结果,更是门阀制度下政治资源代际传承的必然产物。颜延之评王奂“阿奴始免寒士”一语揭示高门子弟因宗法策略实现门第跃迁的历史意涵,凸显世族析分对个人身份重构的影响,为理解中古时期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微观视角。

    2025年03期 v.46;No.242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9K]
  • 北汉在新旧《五代史》间形象的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任笛天;

    北汉作为十国中最后亡覆的政权,一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才最终被并入北宋版图。然而早在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北宋便已经完成了《旧五代史》的修纂。在这部史书中,北汉被塑造为一个“僭伪”的“逆贼”形象,但伴随着北宋国家形势的变化与学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史学的反思,时人对于五代与北汉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欧阳修编纂后被官方承认的《新五代史》中,北汉反抗后周的行为已然被视作一种“义举”。这种变迁,实际上也是我们窥探北宋社会与思想发展的一个视窗。

    2025年03期 v.46;No.242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ESG信息披露质量对ESG评分的影响——基于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证据

    陈旻;邱梓洛;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ESG理念备受关注,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聚焦中国香港H股上市公司,基于信息不对称、信号传递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方法,探究ESG信息披露质量对ESG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ESG信息披露内容多样性与ESG评分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评分,过度则产生负面影响;披露内容一致性与评分正相关。异质性检验表明,非重污染行业的“倒U型”影响更显著,重污染行业一致性的促进作用更大;非内地企业多样性影响显著,内地企业一致性作用更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优化披露策略提供了参考。

    2025年03期 v.46;No.242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 南昌旅游目的地性别气质分析及对策研究

    曾少明;王泓骅;

    旅游目的地性别气质展现目的地与性别相关的特质,基于性别气质视角的研究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旅游目的地性别气质相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利用八爪鱼、ROST CM6软件分析南昌旅游游记文本内容,设计南昌性别气质测量量表,深入分析南昌旅游目的地性别气质。研究发现,南昌旅游目的地性别气质呈现较强的男性气质、稍弱的女性气质,具有二元性特征。提出了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南昌性别气质元素、强化展示和传播以及提升性别适应性等对策。

    2025年03期 v.46;No.242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下载本期数据